(一)开题论证与方向明确(2025 年 3 月) 关键成果:2025 年 3 月 5 日,课题在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通过开题论证。专家组(王七林、黄欢等)肯定 “通用清单” 的实践价值,建议细化三类清单逻辑关联、强化场景落地预判。课题组吸纳建议,明确以 “分层分类清单开发” 为核心,探索可推广的培智教学模式。 研究框架:围绕选题背景、核心概念(通用清单、培智教学障碍)、目标(构建支持体系、提升教学质量)、路径(动态评估 — 清单开发 — 实践验证)及预期成果(形成校本工具、输出案例集)展开系统设计。 (二)理论研讨与家校社协同探索(2025 年 4 月) 创新沙龙:2025 年 4 月 29 日,主办 “通用学习设计” 理念沙龙,聚焦 IEP(个别化教育计划)、ISP(个别化支持计划)、ISFP(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理论融合,提出构建 “家 — 校 — 社三级支持体系”。 实践路径: 朱嘉熙老师强调 IEP 需动态评估与家校协同; 张谦老师主张 ISP 应渗透全场景支持(环境调整、辅具应用); 李敏老师通过 ISFP 案例,解析家庭赋能与社区资源整合策略。 主持人总结:高俊提出清单开发需嵌入家庭需求与社区资源图谱,通过联席会推动三方协同,探索科技辅具与社会实践融合。 (三)主题统整教学实践(2025 年 5 月) 理论学习:张晓芳开设《基于 “现代课程论”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 “主题课程统整” 课程》讲座,提出以生活需求为核心的跨学科课程设计理念,以 “端午节” 为例展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型。 集体备课:围绕《端午节》主题,研制《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科融合适切性、学生参与度等维度设置评估指标(如 A1 学科目标匹配度、B1 专注力表现)。 课堂实践:高俊执教《端午节》主题课,通过 “文化感知 — 学科实践 — 分享延伸” 三环节,融合生活数学、劳动技能、艺术创作等多学科内容,运用分层教学与动态支持策略(如视觉提示、半成品辅助),课后通过量表量化分析优化教学。 (四)师资培训与经验对标(2025 年 6 月) 专项培训:6 月 24—26 日,组织 24 名教师赴无锡开展 “班级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 培训,内容包括: 参观梁溪区溪星实验学校、新吴区新明实验学校,学习先进办学经验; 专题讲座《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李晓庆)、《多动症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技巧》(陈冠杏),提升教师特殊儿童干预能力。 培训目标:对标先进地区,拓宽教育视野,强化理论素养与实操技能,为清单开发与教学实践提供师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