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地考察学习过程 (一)江宁特校:融合支持中的“评估清单” 江宁区特教指导中心构建了“评估—指导—跟踪”的闭环服务体系,这正是清单思维在融合教育中的生动体现。他们为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清单,涵盖能力评估、学习目标、支持策略与成效追踪等内容。这种结构化的清单不仅让教育过程有据可依,也让教师、家长在合作中有清晰的行动路径。回到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借鉴此类“评估—干预—反馈”清单,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 (二)秦淮特校:生活课程中的“任务清单” 秦淮特校以“生活即课程”为理念,将职业教育融入日常。在烘焙、整理、接待等实训中,学生通过“任务分解清单”逐步掌握技能。例如,制作一份点心可分为“准备材料—称量—搅拌—烘烤—装饰”等步骤,每一步都配有图示与文字说明,帮助学生建立顺序感与成就感。这种清单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信心。在培智课堂中,我们同样可以设计“生活技能任务清单”,将复杂行为拆解为可执行的小目标。 (三)浦口特校:教学研究中的“反思清单” 浦口特校强调教育科研,教师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形成“教学—反思—研究—提升”的循环。他们使用的“教学反思清单”包括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行为分析、策略调整建议等,帮助教师在系统框架下进行专业成长。这种清单不仅是研究工具,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阶梯。我们可以将其引入校本教研,通过“教学行为清单”“学生反应记录表”等,推动教学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四)鼓楼特校:职业教育中的“岗位清单” 鼓楼特校在咖啡调饮、客房服务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了清晰的“岗位技能清单”。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按照清单完成从准备到服务的全过程。这种清单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能力依据。在培智学校的职教课程中,我们也可以开发“职业技能阶梯清单”,分阶段、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 二、通用清单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一)每个特殊需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需求不同。 体现学习的公平性,聚焦特需儿童生涯发展,结合“通用清单”,创设包容的学习环境,开放的学习机会,将课堂教学结构化,“生旦净末丑”让课堂为全体学生服务,满足特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样化参与的学习需求,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间的共性特征,学科融合。 体现学习的有效性,在中年段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探索“通用学习设计”理论下“主题统整”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认知优势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体会运用知识的快乐。 (三)结合孩子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开发于实践。 体现学习的目标性,探索高年段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通用学习设计”理论下“项目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聚焦特需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结合“通用清单”中特需学生学习需求,将教学生活化,让特需学生习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面向学生的生涯发展,促进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融入主流社会做准备,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