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课题研究新闻:南京取经拓视野,清单赋能启新程 ——太仓特校“破障与可能”课题组赴宁开展深度考察学习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15      来源:     浏览次数:

秋意初染金陵城,学思践悟正当时。为深入推进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破障与可能:基于‘通用清单’的培智学校教学实践研究” 的实质性进展,汲取先进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2025年9月5日至7日,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以课题组为核心,奔赴南京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天、内容充实、靶向明确的深度考察学习活动。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视野的开拓,更是一场针对“通用清单”如何从理论构想走向教学实践的精准叩问与智慧寻访。

一、 启程:带着问题出发,怀揣期待前行



9月5日下午,太仓特校的老师们在学校集中出发。行程伊始,课题组负责人便明确了此次南京之行的核心任务:“我们此行,不仅要看、要听,更要带着我们的‘通用清单’框架,去思考、去对接。每一位老师都是研究者和发现者,要重点观察南京同仁在课程调整、环境支持、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策略,思考哪些可以与我们正在构建的‘通用清单’相融合、相印证。”

带着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清单,老师们踏上了征程。一路上,课题组内部就已展开了热烈讨论,对“通用清单”在定义教学障碍、提供普适性教学策略支持等方面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初步梳理,为接下来的考察奠定了坚实的“问题导向”基础。

二、 探访:深入金陵特教腹地,解码“清单”落地密码

1. 江宁实践:在职业教育中看见“清单”的生涯导向

9月6日上午,考察首站来到江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及附属职业教育基地。这里“校企融合、实景教学”的模式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在烹饪实训室,老师们发现,每一道菜品的制作流程都被分解为可视化的步骤图卡——这正是“任务分析清单”的生动体现。课题组老师张老师敏锐地指出:“他们这种将复杂技能分解为最小单元的方法,与我们‘通用清单’中倡导的‘技能分解’和‘视觉提示’策略高度一致。不同的是,他们将清单的应用从学科知识延伸到了职业技能领域,这为我们清单的‘生涯导向’模块开发提供了绝佳范本。”


在与江宁特校负责人的座谈中,双方重点探讨了“通用学习设计”理念下的课程调整策略。江宁区介绍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表”让太仓的老师们深受启发,这张表格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为同一教学内容设定了从参与到掌握的多个层级目标,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目标差异化清单”。课题组核心成员李老师感慨:“他们的分层清单,解决了‘一刀切’的教学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获得发展。这正是我们‘通用清单’想要实现的‘破障’价值——通过预设的多样性支持,让教学更具包容性。”

2. 浦口经验:在区域推进中探寻“清单”的系统构建

当日下午,团队转战浦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浦口区作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示范区,其“区域统筹、资源整合、协同推进”的融合教育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在听取关于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的介绍时,浦口区展示的 “随班就读学生支持服务包” 引起了课题组的极大兴趣。这个“服务包”内包含了对普通学校教师、资源教师乃至学生同伴的系列指导建议,俨然一个微型的“融合教育支持清单系统”。




随后,《现代特殊教育》主编于国宁先生的专题讲座《如何有效开展融合教育支持工作》,将全天的学习推向高潮。于主编从理论高度阐述了系统化支持的重要性,并与课题组就“通用清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交流。他评价道:“‘通用清单’的构想,是将碎片化的教学策略进行系统化、工具化整合的有益尝试,它旨在降低教师备课的认知负荷,快速提供教学‘工具箱’,具有很高的实践推广价值。” 他还建议,清单的研发应注重“动态生成”,鼓励教师在使用中不断丰富和迭代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活的、生长的教学资源库。

3. 鼓楼样板:在“六大中心”里洞察“清单”的生态构建

9月7日上午,考察团走进此行最后一站——鼓楼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这里重点展示的“六大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资源管理中心、评估转衔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质量监测中心)建设与运作情况,展现了一个立体化、生态化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



在课程研发中心,老师们看到了各类主题教学的资源包,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建议、环境创设要点和差异化教学策略表。朱嘉熙老师在观摩后兴奋地表示:“这简直是一个宏大的‘清单集合体’!他们不是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清单,而是将清单思维贯穿于课程研发、实施与评估的全过程。这启示我们,‘通用清单’不应是孤立的工具,而应嵌入整个教学生态系统,与资源教室、家校协作等环节深度链接,形成支持合力。”


鼓楼区在介绍融合教育工作覆盖时强调的“一校一案、一生一策”,也与“通用清单”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课题组认识到,“通用清单”提供的是一套基础性的、普适性的策略选项,而真正的“破障”,在于教师如何基于清单,结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情境,进行个性化的筛选、组合与创造,实现从“通用”到“个性”的精准支持。

三、 反思与升华:从“看见”到“洞见”,明晰前行路径

天的考察行程紧凑而高效。在返程的车上,课题组趁热打铁,召开了移动式的反思总结会。老师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最大的收获与思考。


“通用清单”内涵的再认识:大家一致认为,“通用清单”绝非一份僵化的操作规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教学策略支持系统。它应涵盖课前评估、目标设定、过程支持、环境调整、成果评价等教学全环节。

“清单”呈现形式的启发:南京之行让大家看到了清单的多种载体——可以是步骤图卡、分层目标表、电子资源包,甚至是物理环境的布置。未来太仓的“通用清单”,也应是可视化、可操作、多媒体化的,方便教师随时取用。

对课题研究路径的明晰:考察学习验证了课题的前沿性与可行性,也揭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快将所见所闻进行理论提炼,融入清单的本土化构建;二是要启动校本化的试点教学,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完善清单内容;三是要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数字平台,让“通用清单”动态更新、资源共享。

四、 结语:满载而归,赋能未来

此次南京之行,是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破障与可能”课题组的一次重要科研实践活动。它让课题组成员走出了理论研究的“象牙塔”,在真实、鲜活的特殊教育现场,验证了“通用清单”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老师们不仅带回了厚厚的笔记和丰富的影像资料,更带回了对课题研究的坚定信心与清晰蓝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太仓特校的教师们正将南京之行的满满收获,转化为推动课题深入研究、促进区域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强劲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 “通用清单” ,必将如同一位无声却有力的教学伙伴,助力每一位特教教师突破教学障碍,开启每一位特殊需要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