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30      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破障与可能:基于“通用清单”的培智学校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4/LX/02/026/03

出席对象

高俊 张晓芳 李敏 朱嘉熙张谦

地点

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

时间

2025528

研究主题

主题统整视角下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实践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解决传统培智课堂低效、学生参与不足、多学科融合策略缺失及教师能力待提升等问题,通过主题统整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集体备课与工具开发、课堂观察与量化分析、行动研究与反思改进







一、理论学习阶段(523日)

张晓芳老师通过《端午节》案例详细解析了如何利用“主题统整”课程设计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打破学科界限。例如,在文化感知环节中,学生们通过使用日历确定端午节的日期,并通过实物操作如制作粽子和处理艾草等增强了对节日的兴趣。在学科实践方面,分组任务包括粽子组、龙舟组以及艾草组,分别融合了数学计算、劳动技能及艺术创作等不同学科的内容。此阶段特别强调了目标分层和个性化支持的重要性,比如为孤独症学生提供视觉提示,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简化操作步骤。

二、集体备课阶段(523日)

根据前期的研究框架,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了《端午节》主题教学的设计框架,明确了教学流程应包含文化感知、学科实践以及分享延伸三个主要环节,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细化了分层任务(A/B/C组)。此外,为了科学评估课堂效果,课题组还讨论并制定了观察量表的关键指标,确保学科目标能够适配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同时关注学生参与专注度等方面的表现。

三、课堂实践与反思(528日)

高俊老师在琢玉班执教《端午节》主题实践课,采用了多感官体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粽子组”的学生通过电磁炉蒸煮的任务强化了生活技能。动态支持策略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如向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半成品辅助,孤独症学生则通过同伴协助完成了捆扎艾草的任务。然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分组任务时注意力分散,需要进一步优化任务的时间安排和节奏。此外,家庭延伸任务(如挂艾草)也需要加强家校间的协同合作,确保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我们不仅验证了“通用清单”工具的价值,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的发展。这些成果将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获得的主要结论


1.多学科融合教学有效性提升

通过主题统整课程设计,学生任务完成度平均提升32%,合作行为发生率从18%增至5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显著增强,课堂专注力与情绪稳定性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通用清单工具实践价值验证

障碍清单精准识别学生能力短板,支持清单指导教师提供差异化教学策略,课堂参与度提升27%

3.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通过集体备课与课堂观察,教师对通用学习设计理念的理解深化,90%以上教师能独立设计分层任务与支持策略。

物化成果

1.《端午节》主题化教学实践案例

包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生作品(粽子、龙舟、艾草把)及家校反馈表。

2.《破障与可能:基于“通用清单”的培智学校主题化教学实践研究观察量表》

细化A类(教师设计)与B类(学生表现)指标,形成标准化评估工具。

3.教学反思报告与改进方案

总结课堂实践成效与问题,提出“任务时长优化”“家校协同强化”等改进措施。

4.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系统梳理“主题统整”课程实施路径,为后续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