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体系研究。 第一,本学期课题组为对课题上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科学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组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沈光银教授为课题把脉、指导。沈教授首先听取了主持人对课题研究进展的整体介绍,并肯定了过去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接着,沈教授在听取了子课题负责人汇报的情况下,分别对四个子课题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路径做出了具体的指导,使整个课题组都受益匪浅,对日后的研究方向更加的清晰和明确。最后沈教授还为课题组推荐了相关报刊和杂志,鼓励课题组积极学习、谈事科研,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为科学开展课题研究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第二,本学期课题组开发了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家长指导手册。 为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学生的入学转衔流程,提高转衔效率,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组员们形成了《太仓市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转衔指导手册》,同时制定了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制度。 转衔工作涉及义务教育入(转)学、职业教育入学以及职业教育社会转衔等多个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至关重要。为了使学生转衔更加顺畅,《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研究》课题成员们对转衔流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一、转衔指导手册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新修订的《指导手册》涵盖了义务教育入学转衔、职业教育入学转衔以及职业教育社会转衔等多个方面。手册中明确了学生需要准备的具体事务,包括入学材料的准备、参与教育评估与安置的注意事项等。 指导手册还特别强调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例如,在参与教育评估与安置时,手册建议与孩子共同生活、全面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一起参加,以便在评估访谈时全面深入沟通孩子的基本情况。 此外,手册还介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如校内学习、跟岗见习、校外实习等,旨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二、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制度完善,录取方法明确 为了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流程,太仓市教育部门还制定了详细的招生制度。该制度明确了学校的招生要求、考试安排、报名时间和录取方法等关键信息。 招生制度中强调,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进行入学安置。评估结果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孩子将在自家房产所在学区的普通学校就读;评估结果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将在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评估结果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孩子,将由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每周派团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在录取方法上,学校将按照学位数择优录取参与招生评估的学生。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认知 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转衔流程和招生制度,我校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公众号、学校官网等线上渠道以及宣传手册等线下渠道同步宣传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咨询电话和学校官网网址以及学校公众号二维码等联系方式,方便家长咨询和了解。 我校将持续关注特殊教育学生的转衔问题,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阶段特殊学生的求职能力,课题组开展了职业转衔教学融合策略的实践探究,旨在探究课堂教学中会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因素、智障职高课堂评价要聚焦的内容以及目前在智障职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课题组主持人陆向萍老师认为,对于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努力提升他们的求职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职业导向性。 本次课题研究活动由主持人陆向萍老师引领,采用课例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本次课例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实施。 (1)理论学习:首先,在前期准备阶段,课题组通过学习生涯规划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对职高班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对应的设计,设计强调了生活语文在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生的目标。 (2)课堂观察量表解读与分工为此,课题组制定了专门为这节课设计的观察量表,该工具详尽地列出了教导策略及课堂监测标准,旨在协助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效实施教育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我表述的技巧。 (3)课前准备阶段在观课、说课及议课的各个阶段,课题组彻底且细致地审视了蒋萌老师的授课情况。蒋萌老师在课程中积极践行教育理念,通过请来面试官的真实情境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行求职介绍,这种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在实践中习得社交的核心技能。 (4)议课阶段:课题组成员陆向萍、黄薛君、陈晓婷、刘洋及潘妍霖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蒋老师这节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和影响。她们都同意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融入教学,细心构建问题情景,并积极鼓动学生进行自发性探索,这样做不仅显著增强了全班同学在课程中的活跃程度,还成功唤醒了他们交流的兴趣,锻炼了表达技巧。尤其是面对学术能力和学习速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群体时,要求教师展现出高度的教学灵活性,比如安排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和及时的辅助措施,目的是助力所有学生跨越障碍,共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研究结果揭示,在为智力与发展障碍学生设立的职业教育课程中,高效的教学核心在于确立贴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学习目标,创造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任务情境,激励学生投入并自主探索知识,以及教师需适时给予精准的引导、支持与反馈。本项实践探究通过实证,厘清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领域及克服挑战的途径,为未来进一步改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3.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堂评价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阶段特殊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2024年6月25日“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提升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结合任务驱动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 本次课题研究课观察的是陈晓婷老师的烹饪课,内容是糟卤毛豆,采用课例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本次课例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实施。 (1)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阶段,课题组深入研究了教学评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与教学环节的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通过多元评价手段,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评价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和师生互动。而任务驱动法则是以任务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课堂观察量表解读与分工 为此,课题组制定了专门为这节课设计的观察量表,该工具详尽地列出了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与维度,旨在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观课议课 在观课议课环节,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实地观察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发现,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有所增强。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课题组对实践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他们认为,“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的教学理念在提升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实践案例研究。 课题组通过走访和访谈,跟踪和了解了2023级毕业生小娟的就业转衔情况。总结了小娟首次转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跟踪了二次转衔的情况,了解到目前小娟依托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正在进行创业的最后准备。课题组认为,首先转衔工作不能值依赖学校力量,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其次帮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不是转衔工作的结束,对已经就业的学生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学生岗位适应问题、企业家庭沟通等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就业进入稳定期。 整体而言,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学业转衔和就业转衔的体系探索上,并重点对转衔个案进行了跟踪;在评估方面,完成了职高班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和职业适应性评估,为以后课程建设和学生评价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