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体系研究: 提出了学业转衔和就业转衔的相关策略:学业转衔要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招生评估,解决学业转衔的招生问题;就业转衔要摒弃学校“一肩挑”的做法,学校和家长要主动对接社会企业或机构,扩大转衔渠道,多方面增强转衔保障,才能促进就业转衔的成功。 了解了太仓市残疾人之家、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情况,与多个创业项目达成了展现合作意向,拓宽了职高班毕业生的就业转衔渠道。 (2)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研究。 完成了职高班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和职业适应性评估,收集了职高班尤其是今年新生的基础性材料,为以后通过校内外课程促进职高班学生发展最终实现顺利转衔打下了基础。 (3)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在一般性课程方面,确定重新调整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增加性教育内容,形成了新的一般性课程的课程架构;在职业课程方面,学校可根据当前学生就业方向进行调整,确定了校内+校外的“双线+”模式,即学校课程负责就业岗位的通识教学,校外基地课程负责实操和实习的技能培训,校内校外双线教学同时开展,以实现素养+技能同时提升的目标。 完成了两节课题研究课,在操作类课程中,以“异质化分组”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生活语文课上,教师改“抓”为“放”,明确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为课堂留白,给足学生实践、讨论、思考、总结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为日后的转衔工作做好了必要的沟通能力的准备。 (4)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实践案例研究。 收集了转衔案例两次转衔情况的相关信息,总结了转衔失败的原因,转衔工作不能值依赖学校力量,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其次帮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不是转衔工作的结束,对已经就业的学生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学生岗位适应问题、企业家庭沟通等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就业进入稳定期。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做法的总结和转衔岗位的探索上,对转衔体系及模式的形成有了初步的探索;重新调整了课程内容,确定了校内+校外的“双线+”的课程模式,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和方法指导,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转衔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