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汇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1-08      来源:     浏览次数:

苏州市教育单位承担研究的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中小学教研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32024年学年度第学期)

课题名称

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研究

课题编号

B/2022/04/04

承担单位

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

立项时间

2022.12.18

陆向萍 蒋萌

联系电话

53378103

E-mail

45022804@qq.com

课题级别

(打“√”选择)

课题管理类别

(打“√”选择)

课题立项类别

(打“√”选择)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规划

课题

教研

课题


重点

课题

立项

课题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课题名称

变更为

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研究

完成时间

延期至


主持人

变更为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体系研究:

课题组从学业转衔和就业转衔两个方面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在学业转衔方面,提出和成立了招生专家委员会,邀请了专业评估团队,对报名职高班的学生进行了评估和鉴定,录取了6名职高班学生。在就业转衔方面,课题组走访和参观了太仓市残联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了解了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情况,与多个创业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课题组认为与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组织主动合作,能够拓宽职高班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渠道,就业转衔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职业课程可根据当前学生就业方向进行调整,可以采用校内+校外的“双线+”模式,即学校课程负责就业岗位的通识教学,校外基地课程负责实操和实习的技能培训,校内校外双线教学同时开展,以实现素养+技能同时提升的目标。

2)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研究。

本学期开展了职高班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和职业适应性评估,评估结果帮助课题组了解了职高班学生的现状,包括特长和薄弱点,明确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目标,收集了职高班尤其是今年新生的基础性材料,为以后通过校内外课程促进职高班学生发展最终实现顺利转衔打下了基础。

3)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本学期邀请了刘全礼教授针对职高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交流和把脉,刘全礼教授提出:第一,学校课程的最终目标应该由“幸福发展”改为“幸福生活”;第二,针对轻度智力障碍的职高班学生,职业教育应该注重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三方面,尤其是职业态度,是促成职高班学生顺利转衔的关键;第三,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策,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作为日后发展和转衔的目标;第四,转衔服务的课程内容可加入部分性教育的知识,帮助学生和家长面对和解决青春期问题。在和刘全礼教授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形成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架构,即校内+校外的“双线+”模式

(4)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实践案例研究。

 课题组通过走访和访谈,跟踪和了解了2023级毕业生小娟的就业转衔情况。总结了小娟首次转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跟踪了二次转衔的情况,了解到目前小娟依托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正在进行创业的最后准备。课题组认为,首先转衔工作不能值依赖学校力量,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其次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不是转衔工作的结束,对已经就业的学生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学生岗位适应问题、企业家庭沟通等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就业进入稳定期

整体而言,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学业转衔和就业转衔的体系探索上,并重点对转衔个案进行了跟踪;在评估方面,完成了职高班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和职业适应性评估,为以后课程建设和学生评价提供了依据。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1)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体系研究:

提出了学业转衔和就业转衔的相关策略:学业转衔要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招生评估,解决学业转衔的招生问题;就业转衔要摒弃学校“一肩挑”的做法,学校和家长要主动对接社会企业或机构,扩大转衔渠道,多方面增强转衔保障,才能促进就业转衔的成功。

了解了太仓市残疾人之家、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情况,与多个创业项目达成了展现合作意向,拓宽了职高班毕业生的就业转衔渠道。

2)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研究。

完成了职高班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和职业适应性评估,收集了职高班尤其是今年新生的基础性材料,为以后通过校内外课程促进职高班学生发展最终实现顺利转衔打下了基础。

3)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在一般性课程方面,确定重新调整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增加性教育内容,形成了新的一般性课程的课程架构;在职业课程方面,学校可根据当前学生就业方向进行调整,确定了校内+校外的“双线+”模式,即学校课程负责就业岗位的通识教学,校外基地课程负责实操和实习的技能培训,校内校外双线教学同时开展,以实现素养+技能同时提升的目标。

完成了两节课题研究课,在操作类课程中,以“异质化分组”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生活语文课上,教师改“抓”为“放”,明确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为课堂留白,给足学生实践、讨论、思考、总结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为日后的转衔工作做好了必要的沟通能力的准备。

4)生涯规划理论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实践案例研究。

收集了转衔案例两次转衔情况的相关信息,总结了转衔失败的原因,转衔工作不能值依赖学校力量,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其次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不是转衔工作的结束,对已经就业的学生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学生岗位适应问题、企业家庭沟通等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就业进入稳定期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做法的总结和转衔岗位的探索上,对转衔体系及模式的形成有了初步的探索;重新调整了课程内容,确定了校内+校外的“双线+”的课程模式,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和方法指导,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转衔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研究力量不足:

课题组内教师课务量较大,很难抽出时间开展深入研讨和思考

2.提炼总结能力不足

完成课题研究活动之后,对于研究过程能够描述清楚,但是对于获得的主要结论总结不到位,致使研究深度不够;教师论文写作能力欠缺,造成论文书写困难,不能及时总结研究收获。

(二)改进措施:

1.提升工作效率

鼓励教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定负责人。

2.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

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开展论文写作类的指导讲座,教会教师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要点;估计教师积极写作,在写作实践中提升能力。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一)转衔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设计和实施学业转衔和就业转衔体系。在学习转衔方面,继续发挥评估专家委员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宣传,形成职高班入学报名机制;在就业转衔方面,明确参与转衔的相关力量,扩大社会合作,开展合作项目实践。

(二)做好学期评估,形成数据实证

开展学期评估,进行评估数据的整理与对比,为课程方案的修改和转衔服务的开展提供实证支持。

(三)完善课程设计:

开发和实施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课程,确保课程内容满足当前职业教育需求;推广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推行生涯发展导师制

课题组成员每人认领1—2名学生作为其生涯发展导师,为其制定生涯发展目标并联合家长等社会资源监督实施,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助力,为案例研究提供资料及实证。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县市(区)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盖章


   

课题立项部门意见





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