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26      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研究》

课题

类别

省级重点

立项编号

B/2022/04/04

出席

对象

陆向萍 蒋萌 黄薛君 陈晓婷 刘洋 潘妍霖

地点

会议室

时间

2025.9.26

研究主题

生涯规划视野下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的系统化总结与成果凝练

所要解决问题

研究成果分散化问题:各子课题积累的评估工具、课程方案、服务模式等研究内容尚未形成有机整合,缺乏系统性梳理与逻辑关联。

实践材料碎片化问题:三年积累的个案报告、菜谱资源、评估数据等实践资料零散,需通过深度分析与提炼,转化为可推广的标准化成果。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一、 研究概况与现状分析

本研究课题围绕“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这一核心问题,历经三年系统探索,已在评估工具、课程建设、服务模式及个案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资料与初步成果。目前,课题进入总结凝练阶段。当前核心任务在于对各类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合、深度分析与理论提升,从而形成具有学术价值与实践推广意义的综合成果。

二、 结题阶段任务分工与优化部署

为确保结题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现将各成员任务明确并优化如下:

蒋萌老师: 负责结题报告的总撰与统稿。其核心职能是构建报告的整体学术框架,系统整合各子课题成果,确保报告内容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全面反映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陆向萍老师: 负责结题汇报的策划与可视化呈现。基于整体研究成果,设计汇报叙事线索,将核心成果转化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多媒体演示材料,确保汇报内容能够精准、生动地传达课题精髓。

黄薛君老师(评估模块): 负责对职业教育转衔评估体系进行数据化总结与验证性分析。通过对历年评估报告的规范化整理,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前瞻-后测对比研究,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论证评估工具的有效性与干预措施的针对性。

潘妍霖老师(课程模块): 负责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体系化完善与效能分析。重点结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特征与转衔需求,对现有职高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进行结构化提升,并撰写课程实施的分析总结报告,论证课程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刘洋老师(模式模块): 负责职业教育转衔服务模式的系统化构建与流程再造。完善从“在校培养”到“社会融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细化各阶段的支持策略、责任主体与操作流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转衔工作范式。

陈晓婷老师(个案模块): 负责典型个案的深度挖掘与成果具象化。通过完善并分析代表性学生的成长档案,以生动的案例形式直观展示课题干预措施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为整体结论提供坚实的实证支撑。

全体成员(协同任务): 共同参与 “独立烹饪”实用菜谱的标准化与适应性优化。此项任务作为课程成果的重要载体,旨在提升菜谱的图文清晰度、步骤分解合理性及安全支持策略,使其成为学生实现生活自理的有效工具。

获得的主要结论

1.建立了一套科学、可操作的“评估-规划”机制;

2.开发并验证了以“实用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

3.构建了“全流程、多支持”的转衔服务模式与路径;

4.个案研究揭示了系统干预的有效性与个体发展的可能性;

5.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烹饪技能”教学与实践范式。

物化成果

1.《智力障碍学生独立烹饪实用菜谱(优化版)》

2.《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转衔典型个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