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的课题研究对职高段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求职这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他们不能正确恰当进行求职,口语表达上支离破碎,无法系统化,因此,本课题组研究了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程的方案并加以探讨。
此课题研究由陆向萍、蒋萌牵头,联合了特殊教育专业相关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旨在深入调研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首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残存机能、智力水平、职业倾向及操作能力等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通过大量的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领域和发展潜力,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精准的依据。 根据研究成果,课题组将培智职高课程分为四大类别,每一类课程都独具特色且相辅相成。 职业教育素养课程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意识。
在课程实施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职业认知教育环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PPT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不同职业的魅力与职责,帮助他们理解工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内心的奋斗热情。生活技能训练涵盖了个人卫生、衣物整理、家务劳动及安全常识等方面,确保学生能逐步实现生活自理并保障自身安全。社交技能提升则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和礼仪培训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职场情境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对一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了心理支持与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心态应对压力和挫折。 职业岗位定制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团队为每位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先进行全面的职业能力评估,包括智商测试和适应行为评定等。然后结合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职业方向,如针对绘画爱好者考虑艺术设计类工作,擅长手工的学生则探索工艺品制作领域。
校内的模拟职场活动,通过创建仿真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设置任务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职场生活,小型竞赛和展示会更是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此外,学生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在关爱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等活动中服务社会,同时也参与非遗项目传承,邀请民间艺人进校传授传统技艺,拓宽视野的同时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职业技能课程着重于教授学生特定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依据选定的职业方向,系统讲解行业基本原理和规则,如酒店管理中的服务规范和食品安全法规等,并教授工具设备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实操练习环节设置了大量动手实践课程,如客房清洁、餐厅摆台和食品加工等,通过反复练习及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严格的考核认证机制通过笔试、面试和实操等多种形式全面检验学习效果,为未来求职增添有力保障。 该课题研究不仅在课程设计上独具匠心,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易懂;积极邀请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到校讲学,分享职场经验。
同时,注重优化课程结构,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课与职业技能课比例,精心挑选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并加强学生心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助力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课题组还积极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为特殊职业教育创造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目前,该课题研究已在多所培智学校进行试点,初步结果显示,参与课程的智力障碍学生在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