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政珍,赵媛媛.职业教育“智课程、智课堂、智评价”的改革诉求[J]. 林区教学, 2024, (04): 55-58.
[2] 邓志革. 智课程·智课堂·智评价——新时代高职教育课堂革命的“湖汽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26): 54-58.
[3] 李霞,翁伟斌.培智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要义、问题和举措[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2, 11 (06): 55-60. DOI:10.13794/j***ki.shjee.2022.0082.
[4] 谢立瑶.培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实施要点[J]. 现代特殊教育, 2022, (13): 38-41.
[5] 李园林,杨执潮,邓猛,等. 培智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刍议[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5): 28-32.
[6] 李晓燕,连福鑫.进行培智学校课堂个别化教学评价——对杭州市培智学校教师的访谈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9,6(92): 244-246.
[7] 张泽治,王敏,张云慧,等.人工智能背景下ZT创智课堂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J]. 基础教育参考,2018, (22): 36-38.
[8] 朱香兰.培智学校课堂学习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 现代特殊教育,2018, (01): 75-76.
[9] 孙筱坤,朱耀琴.深度评价,让学生真实地“动”起来——浅谈“启智课堂”中劳技微项目课程的评价策略[J]. 华夏教师, 2017, (21): 71-72.
[10] 高黎阳.对我国培智课堂高质量教师反馈的评价标准构想——以某培智学校课堂为例[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 35 (10): 58-61.
[11] 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03): 7-11.
[12] 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1): 44-52.
[13] 张春玲.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2,(03): 9-12+60.
[14] 张晓峰. 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 教育科学研究, 2002,(04): 28-30.
[15] 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03):48-49.
[16]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 比较教育研究,2001,(1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