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研究 研究方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5-12      来源:     浏览次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子课题

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

机制研究

研 究 方 案

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关心”到“办好”特殊教育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则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从“关心”到“支持”再到“办好”,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从“倡导”到“提供条件”再到“提出要求”,这样逐步落实的过程,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国务院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联合中国残联等七部门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重点提出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一定区域内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从而从法律制度方面明确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职责,对特殊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要求。

2.县区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能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江苏省《关于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各设区市、县(区、市)均应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增配专职人员、共享资源、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指导、服务当地特殊教育发展。”此外,通知中的《江苏省设区市、县(市、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对于县区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县区级加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3.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能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需要

江苏省《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精神障碍(含孤独症)以及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发育迟缓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

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能,按需配备人、财、物并提供个别化教育服务的思想适用于特殊教育对象,也适用于遭遇意外变故、特殊疾病、疑似辍学等其他困境学生,更适用于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禀赋的普通学生也是落实法定要求、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责,办好特殊教育有利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培养普通学生健全人格、珍爱生命、勇于担当等核心素养。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区域融合教育的力量、能力有待强化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如果仅限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无法实现全覆盖、全过程、有深度的融合教育指导。指导中心的职责所要求的资源、能力、支撑,远高于特殊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仅仅强化特殊学校师资培训,适应不了指导区域融合教育的力量和能力要求。

2.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协同民政残联和各中小学等联合开展融合教育的机制有待完善

全社会共同关心融合教育,愿意协助开展融合教育,但各自的职责、介入的时机、方式等都不是很清晰,也缺少统筹设计与强有力的整体推进。

二、现有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现有基础

1.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已完成指导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并积极开展巡回指导工作

依据《关于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制度的通知》(苏教基〔201723号)及太仓市教育局、太仓市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调整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员的通知》(太教〔201723号)文件“指导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要求,截止2020年,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已统筹规划,完成指导普通学校建设了22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做到每个乡镇每个学段都有1个,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一个市级资源中心(特教学校)、多个乡镇资源中心,辐射辖区范围内随班就读学校的管理格局。此外,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依据上述文件“组织实施教育诊断与评估”要求,通过《关于做好2021学年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安置工作的通知》规范落实太仓市特殊教育学生教育安置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太仓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方案》,积极开展巡回指导工作。

太仓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一览表

新塘幼儿园

明德小学

明德初中

时思幼儿园

港城小学

浮桥中学

荣文幼儿园

王秀小学

荣文中学

白云幼儿园

沙溪二小

沙溪一中

新湖幼儿园

双凤小学

双凤中学

华盛幼儿园

南郊小学

新区中学

弇山幼儿园

城厢四小

特殊教育学校

省太中专




2.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开展了特殊需要儿童入学的评估与安置

2017年,调整了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人员,建立了由残联、教育、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分管领导和科室人员组成的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特殊教育学校。同年,也建立了由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组成的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每年开展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学评估与安置工作,确保每个特殊需要学生都有学上。

3.依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开展特殊教育培训

依据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文《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2019年起,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开展全市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并对全市31资源教师开展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上岗认证培训,以确保专任教师持证上岗。此外,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委托现代特殊教育杂志、苏州市骥德康复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了融合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分管校长、分管教导培训)培训,融合教育管理团队已然形成。

(二)文献综述

1.美英两国均通过设立专门特殊教育管理部门开展特殊教育的管理。

1)对特殊教育质量的监控

美国特殊教育体系中,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引入起着很大的作用。《残疾儿童教育法》明确规定各州必须为每一个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制定一份书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学生现实水平、年度目标、具体教育服务的内容和评估标准等内容。联邦政府可以通过对个化教育计划的管理来实现对特殊教育的整体管理。首先,要对特殊学生的数量和需求进行统计,确保每位学生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政府可以根据IEP实施全程控制和监察。最后,根据教育目标和检测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到特殊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

英国釆取外部视导体制,任务是从所有学生的利益出发,对所有的学校组织、计划进行视察。视导员要经过专门训练和任命,每个视导团队还要包括至少一个没有教育背景的外行视导员。在后来的教育改革中,视导体系有所调整,更关注课堂实践,对视导员也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培训。学校自评成了英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每所学校都根据政府拟订的总目标,确立学校的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与地方政府进行协商,确定最后的目标。这样就使一些接纳特殊学生的学校消除了顾虑,因为在原有评价体系下,接纳残障学生无疑会影响既定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自评的实现有助于全纳教育的发展,虽然自评在现阶段仍然是少数学校的特权,但是它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还是有重大影响的。

2)对学校的管理机制

在美国,一些州政府和地方学区根据有关教育的调查数据决定对学校的奖惩,并决定学生是否升级或毕业。州政府根据调查资料,对那些教育质量低下的学校提出要求,让他们制定正确的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的计划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果学校的教育水平仍不能提高,州政府将为学生提供转学的条件,并且允许学校对自己的教员进行分配或者罢免。有时州政府也会直接接管该校,甚至允许其他学校对其进行合并,或者宣布学校关闭。这些方法被不断推广,在大范围内得以使用,然而特殊教育并没有包括在其中。随着联邦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愈加关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过整体看来,政府对特殊学校教育工作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英国在通过视导体系对教育实施监控的过程中,也对多余的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如果学校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便可以向地方教育委员会求援,因地方教育委员会有专门的特教专家小组和巡回指导员。这些专家还帮助学校教师一起分析学生的特殊需要,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并帮助设计教学计划等。任何学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求得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帮助和指导。但是,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提供的视导人员有限,因此发展学校自我评价体系成为大势所趋。

英国和美国的特殊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主要根源在于两国不同的教育背景。英国釆取的外部视导体制是其中央集权制在教育管理体系的反映;而美国则强调地方权力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州政府各自为政的局面。但是两国的管理都体现了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即在集权和分权之间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2.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创建特殊教育通报系统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特殊教育通报系统the Special Education Trans-mitNet,简称SET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数据平台。这个平台收集汇总了该国家或地区每个特殊儿童的年龄、性别、残疾类型、残疾程度以及安置现状等信息,相关教育、医疗、康复和社会救助等部门可借助该平台全面掌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并据此为每个有需要的儿童提供教育、康复、医疗和救助等服务。同时,该平台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还可为政府制定决策和实施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以此来构建法律保障环境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发挥枢纽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构建通报信息品质保障体系

3.我国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行机制的创新发展

就我国大陆地区而言,2017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了特殊教育的日常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一定区域内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同时明确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工作内容:

1)指导、评价区域内的随班就读工作;

2)为区域内承担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提供培训;

3)派出教师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支持随班就读,为接受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辅导和支持;

4)为残疾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咨询;

5)其他特殊教育相关工作。

江苏省为进一步落实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但无论从国家还是省市暂未形成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具体的运行机制。而与此同时,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作机制上做了有益探索,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依托于高校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例如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第二是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承担工作,如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第三成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体性质的区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账户与预算、独立场地与设施。中心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评估与训练功能,架构了教育局与特教学校之间的桥梁,整体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如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广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上海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上述地区的创新做法对于探索县区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有效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三、核心概念

1.政社协同:政社协同是在政社互动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政府以科学、民主、法治为价值追求,以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核心,通过确权与服务,强化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工等主要社会管理主体之间协商能动,最大化地激发社会的参与活力。本课题的政社协同,是基于特殊教育治理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通过管理转型,实行指导中心与行政部门、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社会组织、单位与个人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共建教育机制,共享教育成果,提高特殊教育领域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2.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本课题是指结合国家、省、市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职能,组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内部运行部门,引进社会资源,基于提高太仓市特殊教育质量,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关于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创新制度、政策及其他运行机制。

3.政社协同下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的研究:本课题是指是基于特殊教育治理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职能,组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内部运行部门,引进社会资源,基于提高太仓市特殊教育质量,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关于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创新制度、政策及其他运行机制。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积极探索改革规划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内部机构设置,建构各部门的功能设置及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能,引进社会资源,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加强中心建设、平台建设和课程建设,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有:

1.通过课题研究,研究县域层面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部门设置地点、人员组成,指导中心各部门结构及职能分工,探索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行机制的相关政策、运作平台和课程建设,形成政社协同视域下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有效运行机制。

2.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能,提高特殊教育科学管理水平,普及太仓市各学段教师融合教育理念,提高融合教育教学水平。

3.通过课题研究,依据太仓市提高太仓市融合教育水平,提高太仓市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实现“办好特殊教育”的目标。

五、研究内容与分工

1.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内部结构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陈玉红)

一是借鉴兄弟县市的做法,研究县域层面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部门设置地点、人员组成,指导中心各部门结构及职能分工,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协助教育局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召开特殊教育联席会议,调整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完善由教育、医疗、心理、康复、社会工作、家长、志愿者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特殊教育专家资源库,制定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行机制的相关政策等,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作提供政策保障。

2.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学生诊断评估及个别化教学课程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王燕)

一是结合残疾鉴定委员会相关工作,组织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全市适龄特殊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教育安置、转衔建议,妥善做好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安置工作。

二是指导普通学校做好特殊需要儿童诊断与评估工作,组织召开IEP会议,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并根据个别化教学计划做好课程调整,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三是指导普通学校做好特殊学生多元化评价工作,将学生阶段性发展情况纳入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中。年度对各校融合教育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质量评估内容。

3.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作及沟通平台的研究(负责人:李健)

一是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作平台,包括资源中心环境与设备、规章制度、巡回指导检查材料、教材教案、指导中心评估资料、指导中心巡回指导记录、会议通知、特殊教育简报、资源库、咨询服务等,为各校开展融合教育工作提供学习、借鉴和沟通、咨询的平台,也为巡回指导师日常检查提供便捷通道。

二是建立教育、残联、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平台,做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节省人力、财力,提高工作实效。

六、研究思路与规划

2021

1-2月  查阅有关“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作”、“特殊教育内部机构及制度”等文献,形成文献综述报告。

3月——4月  梳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作中的问题,提出政社协同视域下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5 基于过去实践经验,提出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部门设置及运行机制设想,课题申报,邀请专家论证并完善研究计划;组织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全市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入学评估,提出安置建议。

6 提交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部门设置方案及运行机制申报相关部门审议批准。

     9 成立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内设部门,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开始运作。

     10 调整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特殊教育专家库人员,明确职责分工,进行实践探究。

11 结合信息技术为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行完善过程管理平台,建立与残联、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2 对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发动教师撰写论文。

     2022

1月——12月 根据工作汇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太仓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行机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撰写相关论文积极参与投稿。

     2023

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议。

七、预期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2310

《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

陈玉红

2

20239

《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研究》相关论文

论文

王燕

3

20236

《政社协同视域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效运行机制研究》创新案例

案例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