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精准提升教师的专业评估与教学实施能力,2025年11月3日下午,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以“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与教学实施策略”为主题的专项实操培训。本次培训特邀资深特教专家卢晓萍老师主讲,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模式,将评估工具真正转化为教师手中的有力武器。

培训伊始,卢晓萍老师从评估的重要性切入,指出科学评估是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石。她系统梳理了从转介筛查到综合评定的完整流程,并通过生动的个案分析,强调了如何通过观察、量表与家长访谈“三结合”的方式,客观研判学生能力,找准教学介入的起点,避免被家长的单一描述所局限。
聚焦实操,手把手指导评估工具应用

本次培训的核心与亮点在于深入的实操环节。卢老师带来了专业的评估工具箱,重点讲解了PEP-3(心理教育量表第三版)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她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手摇铃、形状拼板、动物拼图等教具,评估儿童的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精细动作及视觉追视等关键能力。

在卢老师的引导下,教师们两两一组,角色互换,亲身扮演评估师与儿童,沉浸式地体验了评估全过程。从如何发出清晰指令、准确观察儿童反应,到根据《评估记录表》进行“0、1、2分”的精准计分,卢老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她特别指出,一个评估工具可同时考察多个维度的能力,例如在使用拼板时,不仅要看孩子是否能正确配对(认知),还要观察其抓握方式(精细动作)、是否跨越中线取物(大运动与视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情绪与行为表现。
深化理解,从评估结果到教学决策

实操演练后,卢老师进一步指导教师们如何将评估数据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她详细讲解了如何计算原始分、查对常模、解读发展年龄和百分等级,并演示了如何依据“通过项”与“部分通过项”来绘制学生能力剖面图,从而确定“最近发展区”,制定出科学、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卢老师强调,对于孤独症儿童,评估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为了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最适合的沟通方式和教学切入点,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支持。
本次培训内容充实,贴近一线教学需求,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与干预的实战能力。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是学校提升县域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现有评估资源,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应用,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每日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行为,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专业、更有力的支撑。